巴黎大学城将新建中国楼,看了建筑图纸的我惊呆了…

想法 2017-09-25 17:47:58
  • 0
  • 12355
  • 0
  • 0
  • 0

网上有句话非常经典,叫:“你一毕业,母校就成了别人家的学校。”


想法哥的经历真的是应验了这句话。每次回中学小学看老师,都会见证母校的大变样。你本想触景生情,回忆起年少时的光辉岁月,却发现学校不知何时盖了个礼堂,教师的课桌椅也不再是以前破旧的样子,一出校门,马路对过就是一座崭新的地铁站… 


可万万没想到,就算来到了法国,哥也逃不出这句话的魔咒。今年夏天,在我即将告别我的“狗窝”,巴黎大学城(cité universitaire)的时候,一个大新闻又让我体会了一把回母校时的心酸。

 

 “巴黎大学城终于要建中国楼啦!”


大学城官方宣布,巴黎大学管理会和北京市政府达成协议,由北京首创集团(Beijing Capital Land)出资,法方提供空地,计划在大学城内部动工修建“中国楼”。适逢巴黎大学城新一轮的扩建,“巴黎大区楼”、“韩国楼”等其他项目也都尘埃落定。


广大中国留学生期盼已久的“中国楼”将于2020年建成。听到这个消息,想法哥只有提前恭喜一下那时来法国留学的小伙伴了。


据悉,这座中国楼将为旅法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们提供300间宿舍,加上多功能厅等公共空间,使用面积将达到2800平方米。

 

熟悉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大学城是巴黎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各个国家的投资方都把这里当作了一个展示自家文化的舞台。摩洛哥楼的内院雕满了异域的花纹,日本楼充满了东方庭院的韵味…

 

本国的留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内,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 摩洛哥楼


▲ 日本楼


要知道,巴黎大学城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早在1920年代,法国政治人物安德烈·奥拿拉(André Honnorat)和法国工业大亨埃米尔·德奇·德拉默尔特(Emile Deutsch de la Meurthe)就商量着在拉丁区以南修建一片花园住宅,为贫困学生提供居所。

 

那时的欧洲,刚刚经历过空前惨烈的“一战”,奥拿拉先生像国民议会希望能借国际大学城聚集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


议会通过了这一议案。自那以后,不同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宿舍楼纷纷拔地而起。如今,已有超过40个国家在大学城内出资修建了以自己国家命名的建筑。

 

如今的大学城俨然是巴黎城里独有的小天地。这里不仅提供住宿,还有便宜到爆的学生食堂,安静典雅的图书馆,宽敞的游泳池、健身房等体育设施。主楼和各国楼内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艺术类活动。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天朝却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宿舍楼。一茬儿又一茬儿新鲜出炉的学弟学妹们只能“寄人篱下”。好在,在大学城建立一百年临近之际,“中国楼”的修建终于提上了日程。

 

由北京首创集团出资修建的宿舍楼被命名为“中国之家”(Fondation de Chine)。房子还没开始动工,还是先来看看它的概念图吧。


它的模样有没有让你吓一跳?

 

中国之家由著名设计师张永和亲自操刀。他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他表示大学城是欧洲人的主场,因此对于亚洲设计师来说,楼的设计要具有本国特色。同时,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建筑又要展现自己和其他文化的相互关系。


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之家的设计融合了巴黎特有的奥斯曼式建筑和中国福建的土楼两种风格。可以说是兼具了中法两国建筑特色,跨越了传统和现代的藩篱。


它的墙面由极具中国特色的青砖铺就。正像奥斯曼建筑和福建土楼一样,中国之家的中间有一个花园,形成内院。同时,相对的楼层之间由白色的楼梯连接。楼道的一侧是房间,另一侧开了个口,与户外直接相通。


室内是一个典型的Studio构造,住过大学城的朋友都有体会。每个房间平均有15平米大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朝向北面的房间会有一个小阳台。在朝向南边的房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床边桌的结构。


它的位置位于大学城西角,北侧是一片绿茵场,南侧是巴黎绕城公路上的车流。


最重要的是,中国之家的建成将为大学城注入新鲜的血液。自1969年以来,大学城内就再也没有破土动工过。如今各国的宿舍楼都有着浓浓的年代感。下图是想法哥住过的荷兰楼的楼道,上面玻璃窗花设计我在奶奶家见过。


因此,中国之家的到来,不仅会服务广大的中国留学生,也将给大学城带来融合了现代感的中国建筑文化。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