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块在北京米其林能吃啥?小编下血本探访后发现:有猫腻

糯米团子 2019-12-08 22:16:09
  • 0
  • 7171
  • 0
  • 0
  • 0

上周,北京米其林指南终于发布了。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170634000000_1_277171_38.jpg

Photo credit: <a href="https://visualhunt.co/a4/2e3a0e06">anokarina</a> on <a href="https://visualhunt.com/re6/cfe847f9">VisualHunt.com</a> / <a href="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CC BY-SA</a>

2016年米其林从上海登陆中国大陆后,终于在3年后选择开启北京“战场”。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0831000000_1_118634_55.jpg

米其林指南北京榜单。(©微信公众号“米其林指南”截图)

关于“吃”的话题,中国人从不缺少话语权,尤其是把“吃了么?您nei!”作为口头禅的北京城。榜单一经发布自然成为谈资,且单从网民评论来看,“不满”“失望”“懂不懂北京”论调就溢满屏幕。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1658000000_1_140986_3.jpg

微博网民评论截图。(©北京日报)

看来法式浪漫真“套”不住北京爷们?如此有趣(味儿)的事儿,团子我怎么能错过?

趁着周末,团子打着“工作”的旗号,假借老饕外衣,拿着从李佳琦手里抢(关掉直播)回来+双十一退货省下来的钱,决定去给自己的嘴巴找点事儿干。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0604000000_1_6554_75.png

(Icon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flaticon.com)

千元探访米其林餐厅 到底能吃到啥?

周六早上八点,团子在寒风中拖着还没醒的身体赶到东城区东晓市街176号门口排队。上榜米其林“必比登榜单”的“尹三豆汁”小店里,一碗豆汁2块钱,一个焦圈儿1块钱。

配着咸菜丝,端碗大口喝豆汁儿,团子在小店里跟拼桌的一位“老北京”及一位前来打卡的年轻女孩一起品尝京城味道。看着吨吨吨喝完两碗的北京大爷,团子和打卡妹妹都羡慕他满足,也都同时放下了手中的碗......

这家店的豆汁儿很醇厚,比团子想象的要浓稠,绿豆的香味很突出,当然其中发酵的酸味儿也很突出。焦圈的口感像炸得很脆的小油条,透着油炸食品惯有的致命诱惑。

豆汁儿味道纯正是真的,但是第一次喝不习惯也是真的。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1236000000_1_138324_76.jpg

豆汁儿、面茶和焦圈。(©糯米团子 摄)

时至中午,团子和家人到崇文门新世界百货商场二层吃了北京老字号鲁菜、被评为米其林一星餐厅的——萃华楼。

我们一行4人点了烤鸭、芙蓉鸡片、油淋四宝蔬、九转大肠、冬菜姜丝蒸丝瓜、面包诱惑和炸酱面等,人均价格在140元左右。

烤鸭很香,烤制做到了外脆肉嫩,片鸭的师傅手艺也不错,荷叶饼薄厚适中,在京城烤鸭算是中上等品质。芙蓉鸡片很好吃,调味到位,鸡蛋做得很见厨师功力。九转大肠没有异味,但是偏甜,团子个人不太适应这个口味。至于炸酱面,对于团子这个山西人来说,面条还是不够劲道,炸酱不咸,适合大众口味。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1345000000_1_244260_64.jpg

烤鸭和九转大肠。(©糯米团子 摄)

晚上和朋友们去了德外安德路六铺炕1巷美食街的“爆肚金生隆”。这家北京有名的老字号据说传承了 120 多年。我们点了肚仁和羊三样两种爆肚,加上白菜等其他菜品和主食,人均价格在140元左右。

团子超爱他家的独家蘸料,用油卸的麻酱味道十足,完美压制羊肚的膻味,原本不吃羊肉的同行好友都爱不释手。

羊三样很有嚼劲,裹上麻酱后放进嘴里,咀嚼时伴着嘎吱的脆响瞬间幸福感爆棚,可接下来当你把又脆又嫩的肚仁放入口中,幸福指数就会立刻再创新高!这家店无论出现在哪个榜单,都是“添金”之笔。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1428000000_1_91186_35.jpg

爆肚和蘸料。(©糯米团子 摄)

团子的脚(qian)步(bao)有限,只能帮大家到这了,不过大北京的吃货博主可是无限的。早在23日“必比登”接榜后,美食自媒体“京城吃货日记”就在微博直接发布了一段自己即兴录制的某上榜餐厅的点评视频,介绍了店家的搬迁历程、选址、食材新鲜度,性价比还有吃完的现场感受。

他表示“我不明白米其林的密探的逻辑在哪儿,从北京人的角度来看,这家店我个人非常不推荐”。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0604000000_1_6554_75.png

竭尽所能“讨好”北京特色 却是一场“逐臭”闹剧?

虽然遭到网民诟病,但对比上海和广州,北京米其林指南确实有了更多中式餐厅,而且明显侧重了京菜和以经营北京烤鸭为主的餐厅数量,力图表现出更多的北京特色。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1839000000_1_49818_26.jpg

“必比登”榜单截图。(©微信公众号“米其林指南”截图)

无论是此前颁布的必比登榜,还是此次的米其林餐盘和米其林星级,米其林尽量囊括了北京本地的特色,诸如北京小吃类的豆汁儿、卤煮、炸酱面,作为地方特色的饺子馆和涮羊肉馆以及官府菜。甚至专门归结了北京烤鸭店榜单,多家烤鸭店在不同榜单中都榜上有名。

而在广州和上海,广州至今没有三星餐厅,上海唯一的三星餐厅是一家法餐餐厅。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170724000000_1_159638_75.jpg

Photo credit: <a href="https://visualhunt.co/a4/8d6febdb">loustejskal.com</a> on <a href="https://visualhunt.com/re6/cfe847f9">Visual hunt</a> / <a href="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CC BY</a>

但这样“讨好”式的榜单,仿佛拍马屁拍的到了马腿上,不仅被网民吐槽,也遭到美食家们的“不屑”,可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必比登”发布后,大董餐厅创始人董振祥发表了一篇名为《趋香与逐臭:对米其林评选中国餐厅的反思》,谈了谈他的思考。

他说,米其林推崇北京的小众味道,多少带有一定想当然的“异邦的想象”,也是刻舟求剑地停留在早些年的固有印象上。对于北京小吃更多的是猎奇的态度,这会让国际社会以为中国老百姓的美食水平就是爆肚、下水和内脏,而这显然不是中国美食的主流和大雅。其所发布北京小吃的立意,是讨好北京市场、打开局面,但也难逃其“逐臭”的美食思维。

食物腐臭遗存,在各国都有代表性食物。瑞典的鲱鱼罐头、意大利的卡苏马苏活蛆乳酪、冰岛的腐烂鲨鱼肉,当然还有中国的臭豆腐。“腐臭”与“香美”形成一对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使人爱恨交织、虐恋相持、欲罢不能。但总体而言,美食的进化方向是从糟粕中提取香美,尽量去其渣滓、聚其精华。也由此,腐臭锁定在民间小吃中,难登大雅之堂。

北京除了小吃外,还有很多高大上的食味,比如高筋面条、猫耳朵、酥不腻烤鸭、香酥鸭,葱烧海参、北京烤肉、谭家菜、意境菜。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流方向应该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0604000000_1_6554_75.png

网民评论被群嘲 这次连外国人都不买账?

作为一个每年都会上演甜咸粽子battle的国家,中国对美食的争论司空见惯。但最近发布的米其林榜单,却让很多外国人也参与到了讨论之中。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160856000000_1_322515_45.jpg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0604000000_1_6554_75.png

一直抱怨它“不懂你” 或许是你不懂米其林?

尽管米其林竭尽所能地去迎合北京市场,但依然逃不掉各种细节的挑刺,甚至连发布人在提到“大栅栏”时的错误读音(dà zhà lán)也成为笑料之一。而有分析指出,米其林北京榜引发质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份榜单并不适用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胃”。

所谓互联网时代的胃,是被中国的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一众网上评价系统培养起来的中国人的胃。这种胃的特点是不分阶层、不分族群。所有的餐厅既能“在云端”,也能“接地气”(高端餐厅的各种折扣券),让人误以为米其林指南是大众化榜单。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12/03/20191203072347000000_1_100265_68.jpg

北京米其林指南手册。(©米其林指南 微博)

从1926年开始由著名轮胎品牌米其林制作的《米其林指南》,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对于吃货们的胃口导向性也显而易见。但因为《米其林指南》一直以来的受众都是有车族的游客们,显然其榜单不宜接受本地民众的评判。

所以,你会看到,与米其林指南进行商业合作的大多数是各国各地的旅游部门。本质上米其林指南是各城市旅游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之日起服务对象就不是本地人。于是,你会看到米其林北京榜单会推荐连北京本地人都很少吃的食物。

米其林的影响力似乎正在大众化,但真正了解米其林的人并不多。所以,不是米其林不懂北京人的胃,而是北京人不懂米其林啊。

反观米其林对其星星的解释——“一颗星餐厅值得停车,两颗星值得绕远路,三颗星则是‘一生一定要安排去一次’的餐厅”,似乎确是这家轮胎公司送给旅人的慰藉。也许,这份榜单确实不了解真正的北京,确实充满刻板印象,但也确实能给“到北京一游”的国内外友人缩小踩雷范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讲究”的京味儿态度。

不过,团子在奔波之后,想起自己虽然喊着“舍身探店”的口号,但其实去的大都是全网好评榜上的“美食店”,不知互联网时代的“胃”会不会变成没有“自我意识”的味觉?


(内容参考:新京报、北京日报、上海澎湃新闻网、北京青年报、中新网、饮食部落、北京晚报、人民日报、香港凤凰网、大众点评、光明网等。)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