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妇培养18年的华裔养子,竟是韩国人? "抢"完春节,中韩网友又为元宵闹起来了...

英伦圈 2023-02-07 16:16:43
  • 0
  • 1937
  • 0
  • 0
  • 0

又过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身处异国他乡的小伙伴们,有吃到汤圆/元宵吗?

(图:Google)

前段时间,关于春节的英文名究竟是该叫“Chinese New Year”还是叫“Lunar New Year”的争论几乎刷遍了所有的社交媒体:


春节期间,大英博物馆在一则帖子中使用了“Korean Lunar New Year”的说法,更是激起了很多在英华人和留学生的愤怒:

(图:推特)

到了元宵节,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依然非常热烈,甚至有那么一点“火药味”。

众所周知,在一众亚洲国家之中,韩国与中国的文化最为相近,且近些年来全世界都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因此很多的争论,出自于对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的“起源和所有权”上。

例如,李白、杜甫、杨贵妃究竟是哪国人,包子到底是哪个国家先发明的、先有汉服还是先有韩服、端午节究竟起源于哪里等等......

(图:CGTN)

元宵节自然也不例外,一众韩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刷起了#Daeboreum(意为大满月)的tag,并附上了很多庆祝活动的照片: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推特)

中国网友自然也不甘示弱,附上各种美食、美景图片,为“中国元宵节”正名:




不少日本网友也来凑热闹,纷纷晒出汤圆/元宵的图片,并表示拜服于中华美食的魅力之下: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推特)

其实,从传统来说,韩国的正月十五被称为“正月大望日”,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最圆,非常适合“望满月”。

(图:Asian Community News)

同时,韩国人在这一天也很少吃汤圆或元宵,而是要在早上吃“钚饪”,即花生、核桃等比较坚硬的食物。

在古代,这是为了祈求避免疮疾,到了后来,便逐渐扩展为祈求新的一年免除病痛、平安顺遂的意思。

(图:Korea.net)

除此之外,韩国的“正月大望日”传统还包括喝“耳明酒”、吃五谷饭、鼠火戱(拿着火炬画圈圈)、放风筝、放灯笼等。

(图:Wikimedia Commons)

由此我们可以见得,两国的文化和习俗虽然有很多相似或接近的地方,但并不是完全一致,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

(图:Koreaboo)

这也让圈哥想起了一个流传于Tiktok上的老故事——

这个故事原帖位于匿名论坛Reddit,曾经一度引起诸多网友的热议,如今早已被原帖主删帖,但其中的各种桥段却依然在网络上疯传,其结局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图:Reddit)

话说很多年前,一对好心的白人夫妇约翰(John)和莱拉(Layla),从一个亚裔美国家庭收养了一个男婴。

孩子的亲生父母都很年轻,孩子的降生也完全是个意外,两个年轻人无法担负如此重任,便决定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交由更合适的家庭领养。

了解到这一背景后,约翰和莱拉便也尊重孩子亲生父母的选择,没有过多地探究对方的信息。对于这个孩子,夫妇俩更是如获至宝、宠爱有加,恨不能把天上的月亮都摘下来给他。

(图:金融时报;图片仅为示意,与正文内容无关)

不过,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夫妇俩开始意识到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毕竟是白人,无法给自己的亚裔养子提供本属于他的民族文化环境。

约翰和莱拉不想剥夺孩子作为亚裔的“根”,更不想让孩子出现身份认同上的困惑。
(图:Google)

没有环境,那就创造环境——

于是,夫妇俩开始努力地为养子提供接触本民族文化的机会。

由于孩子亲生父母当初住在华人聚集区,因此,夫妇俩也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应该是华裔。
(图:Trip Trivia)

像很多领养华裔孩子的家长一样,为了能让孩子接触中国文化,约翰和莱拉可谓是煞费苦心——

从小给养子报中文培训班,陪着孩子一起说中文,到5岁时孩子就已经能熟练进行双语对话了;

(图:Google)

专门找来中国朋友,拜作“干爹干妈”,每隔几周就带着孩子去干爹干妈那里学习中国文化,逢年过节更是全家出动、隆重庆祝;

不仅如此,从孩子8岁起,约翰和莱拉便开启了“寻根之旅”计划,每隔几年就带着孩子前往中国旅行,零距离体验独属于中国的风土人情......
(图:Intrepid Travel)

就这样,孩子虽然在白人家庭长大,但却从来没有缺失过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

看着眼前已经长成准大学生的养子,夫妇俩觉得这些年来自己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值得的。


然而,这一切却都在约翰为孩子填写大学申请书的时候改变了——

原来,约翰在申请过程中翻阅了以前的领养文件,结果,他发现孩子的亲生父母,一个姓Park(朴),一个姓Kim(金)......

也就是说,他们17岁的养子,从始自终就不是华裔,而是韩裔


得知这一消息后,约翰感到无比崩溃。他在帖子里形容道,自己简直“痛苦得好像被砖头砸了脸一样(so painfully, brick-to-face)”:这么多年的苦心培养,结果却是“张冠李戴”

看着对中国文化说得头头是道的养子,和这么多年被一起熏陶的妻子,尴尬到脚趾抠地的约翰,完全不敢开口把事实的真相告诉母子俩......




由于故事的反转实在来得太精彩,帖子很快就被顶上热搜,不少网友也纷纷发表评论:

热心网友1号:我想了一下,在某个趴体上可能发生这样的对话:“没错,我是韩裔,但我说普通话,而且还有一对白人父母。”

热心网友2号:正确的想法,但却搞错了到底是哪一类亚洲人......不过,至少他们的态度在那里

热心网友3号:我真的不知道该说这个故事是个悲剧,还是个好笑到炸的典型

热心网友4号:以后有人问他“你到底是哪一种亚洲人呀”,他只能回答说“嗯这个嘛...”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推特)

圈哥看到这些评论,也是一整个爆笑了(带着愧疚感的那种)~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学会中文也没什么不好的呀,毕竟这可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

热心网友5号:从好的一面来看,在商业世界中,普通话是一门非常有力的语言

热心网友6号:嘿,普通话可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呢,所以这对父母做得挺好的呀!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推特)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的节奏,有没有?
(图:Google)

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明,不过,其中关于身份认同、文化传统的许多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个提倡文化多元、文化包容的时代,身在异乡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应该将其发扬光大,让世界都看到属于我们的自信与魅力~

(图:Google)

(英伦圈综编,编辑:小梨;参考来源:BBC新闻、《每日邮报》、Reddit、Tiktok等;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点亮“收藏”“点赞”“再看”三连~1月新年快乐! 

英伦圈

我们邀您,品味在英国; 我们陪您,生活在英国; 我们随您,探索在英国。 在英伦,用爱围成圈。

309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