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承担“社会分层”角色?解读法国家长为何送孩子上私校

想法 2024-01-24 12:12:37
  • 0
  • 4618
  • 0
  • 0
  • 0
据法国教育部发布的一份报告,2022年,法国约7500家合同私校接待了超过200万名学生(占学生比例17.6%)。2011年,在私校受教育的学生比例为16.6%。为什么私立教育会吸引如此多的家长呢?


01 公校师资不足


研究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家玛丽·杜鲁-贝拉特 (Marie Duru-Bellat) 表示,“在家长送孩子去私校的动机中,一项是公校缺代课老师的问题正在加重。”

谈到为3岁女儿注册私校的理由时,公务员贾斯汀表示:“我们的印象是公立学校正在衰落”,“教师们已经精疲力竭,可能是投入比以前少,或者工作条件更加困难,缺勤现象比从前加剧了。” 与此同时,“私校受教师、食堂和日托工作人员罢工的影响要小得多”,身为三孩母亲(其中一个在私校)的安妮-索菲补充道:“即使我们能理解这些工作人员,但作为全职父母,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就难免感到疲惫。”


 公校还是私校?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前都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法新社图)


谈到教师缺勤问题,专门研究学校问题和教育政策的社会学家皮埃尔·梅尔 (Pierre Merle) 解释道:“公校缺勤问题比私校更严重,因为前者工作条件更加困难”。具体来说,"当公校老师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后,大多会被分配到离家很远的优先教育机构,负责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活动",而"教师的工作条件越艰苦,病假缺勤现象就越突出"。另一方面,在私立学校,"学生课业水平更高,教学地点也往往更接近教师居住地"。

不仅如此,每到新学年伊始,教师短缺的问题就更加凸显,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大量使用合同制教师,但这种解决办法引来了许多受访家长的不满。例如,安妮-索菲就愤愤不平地表示:"因为缺人,就向从未接受过相应教育的人开放职位,这简直是胡闹"。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师缺勤问题,其他选择私校的理由还包括寻找适应自身理念的学校,以及“为孩子教育打好基础”。首先,根据社会学家玛丽·杜鲁-贝拉特(Marie Duru-Bellat)的研究,一些家庭在采取 "回避策略",因为他们认为某些学校水准难以满足自身要求。劳里-安(Laurie-Anne)和丈夫从波城搬到凡尔赛时,选择让两个分别为8岁和13岁的孩子上私校。母亲解释说:"学校教学水平很低,学生群体的总体态度也不令人满意",不过,她现在正考虑等高中阶段将孩子送回公立中学。其次,还有不少家长们认为上私校是对子女教育和其职业未来的投资。来自伊夫林省布瓦达西市(Bois-d'Arcy)的三孩母亲桑德拉表示:"我并不是想让他们长大后都去读理工学院,我只是想让他们现在打好基础,以后有更多机会”。

02 寻找同类归属感

杜鲁-贝拉特指出,选择私立学校的家庭除了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教师和良好的学术标准外,还在寻找一种“同类归属感”(entre-soi):"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在学校遇见一个好伙伴”。例如,亚历山德拉的女儿在凡尔赛的一所公立学校上学,她承认子女在私立学校读书时,自己和丈夫比在公立学校 "更能体会到家的熟悉感",能与"和我们成长经历相似的家长"打交道。


 2022 年 2 月 8 日,在图卢兹的Emile-Zola学校的学生在上西班牙语课。(法新社图)


这种同质性也体现在教学上。莎拉在里昂为大女儿注册的学校是一所天主教私校,她觉得自己与这所学校有着 "相同的价值观"。桑德拉则对老师实行 "老式教育,用真正的书本而不是平板电脑教学"而感到高兴。

社会学家伯纳德·拉希尔还强调,当父母自己在私校完成了全部或部分教育时,那么让孩子进私校就成了惯例或无需质疑的问题。

在私立学校非常多的法国西部地区,离开公立学校有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私校仍然是一种经济特权,尽管许多学校会根据家长收入来收取不同的学费。它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特权:"在巴黎和西部地区,有很多学校可供选择。但在外省,家庭并不总是有选择的余地",杜鲁-贝拉特指出。

03 "选择优秀学生更易取得好成绩"

法国审计法院在其报告中确认,"从总体上看,接受合同制私立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国立教育好"。但这种学业成功主要与 "学生的社会背景有关"。而如果排除这一因素,"公立学校和合同制私立学校的成绩是相似的"。

对此,梅尔总结道:"私校筛选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达到成绩好的目标":公立学校有义务接收其所在地区的所有学生,而私立学校则可以选择接收哪些学生,以免降低学校的整体表现。


 从分数来看,私立学校的成绩普遍比公立学校要好一些。(媒体报道截图)


私立学校宣传的优秀形象说服了一些家长,让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在私校上学。《布朗盖法》更是鼓励了这种做法:该法规定从2019年起,3岁以上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意味着私立教育从这一年龄段就可以向政府申请财政援助,而不再需要等到6岁。这样一来,以前因缺乏盈利空间而不提供幼儿教育的私校就可以拓展业务范围。

04 巴黎:学校阶层分化现象更为突出

上文提到,巴黎地区的私校选择远高于外省。法国教育不平等问题专家研究员苏堤(Youssef Souidi)表示,在巴黎,选择私立学校成为一种“常态”。例如,常常见诸报端的阿尔萨斯学校(Ecole alsacienne)和斯坦尼斯拉斯学校(Collège Stanislas)就有不少名人校友:现任教育部长阿梅莉·乌迪亚·卡斯特拉(Amélie Oudéa-Castéra)的孩子在斯坦尼斯拉斯学校就读,前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盖也曾就读于此。前教育部长帕普·恩迪亚耶(Pap Ndiaye)的孩子和总理阿塔尔曾就读于阿尔萨斯学校。 

苏堤介绍道,这两所私校都汇聚了精英名流,但又具有自身特征。阿尔萨斯学校是一所世俗的私校,与政府联系较为松散。在成绩或升预科的学生比率时,它不如斯坦尼斯拉斯。但另一方面,斯坦尼斯拉斯是一所私立天主教机构,宗教是其必修课程。


 斯坦尼斯拉斯学校和阿尔萨斯学校很受法国家长推崇。(媒体报道截图)


但另一方面,在巴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私校生的社会阶层更加单一:巴黎私校几乎没有来自贫困阶层的学生,相比之下,全法范围内私校生源的“富裕阶层”比例更低。

当然,巴黎也有非常优秀的公校,例如五区和六区的学校,但其生源阶层更加复杂,而私校学生却大多来自同一阶层。巴黎经济学院研究员格力耐(Julien Grenet)表示,在巴黎,初中生选择私校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如果以巴黎社会地位优越的父母为例,一半人的孩子在私校上学,这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在苏堤看来,这些父母的初衷是为子女提供有效的职业网络,另外也保持一定的阶层内部归属感。此外,研究表明,家长对学校阶层构成的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校选择:如果学生群体大多处于贫困阶层,那么家长们会认为老师将经常缺课、或者无法好好教育他们的孩子。

在更隐秘的程度上,也不乏种族层面的考虑。例如,社会学家伯纳德·拉希尔在采访工人阶层的摩洛哥移民背景家长时发现,后者同样希望将孩子送到私立天主教学校,因为他们认为在移民太多的学校里读书并不好。

05 私校与“社会分裂”

不少媒体在提到这些资金雄厚、拥有最优质学生和极高成功率的私校时,都提到了“社会分裂”一词。对此,苏堤解释道,这些私校都得到了政府大力资助,还因为声望、历史或政治联系而获得额外资金,并且享有招生和开除学生方面的自主权。因此,公校和私校显然并不按照相同规则行事,前者会受到更多限制。

在拉希尔看来,保持阶级利益,更纯粹、更有选择性的“同类归属感”在其中施加了重要影响。即使法国最强的精英中学都是公立学校,但私立学校发挥着社会分层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面对这种现象,只有更坚定的城市和学校融入政策才能对抗这些固有社会逻辑。但目前拉希尔对此持较为悲观的态度,因为“左右两派政府都任由事态发展。没有什么能阻止阶层‘分拣机’的持续运转,毕竟传承社会阶层的利害关系比任何力量都要强大”。

(欧洲时报/ 靖树编译)


编辑:一然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