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当美食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想法 2016-04-07 23:43:53
  • 0
  • 11489
  • 0
  • 2
  • 2

说到爱吃会吃,就连战斗的民族曾经服气地承认,世界上只有两大美食王国:法国和中国。



我大天朝美食太多太丰富不胜枚举,索性想法哥今天就来侃一侃法国那些堪称美食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们,当然,还有女人们。


他们不是蓝带加身的大厨,也不是米其林三星餐馆的老板。左手一个叉,右手一把刀,他们奏是——美食(评论)家!


素来讲究的法国人在做饭吃饭这个问题上也是从不含糊,甚至把这“食色,性也”的生活基本需要上升到了味觉革命的高度,于是乎,就有了美食家这么个体面、特别体面、总之还是体面的职业。

而且还是由来已久。
好多个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吃货,也就是法语中专门用Gastronome来形容的这一群人,其实恰恰就是如今我们称之为美食评论家的前辈。

比如说这位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大大。

 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 (1755-1826)
(画外音:想法哥比较一下前后两张照片,不得不感叹一下当美食家也是有代价的啊。。。)

咳咳,就是这位Brillat-Savarin先生呢,既是法官,又是政治家,同时还是堪称现代美食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美食大拿。


出身优渥的他同时也是个才子,能说流利的英文、德文和西文(当然母语是法语。。),在音乐上造诣也很深,尤其是小提琴和唱歌方面极具天赋。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他的第一爱好就是研究美食,开心地吃吃吃之后,他在1825年出版了著名的《Physiologie du goût》一书,首次对烹饪和美食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

有钱、有才还会吃,难怪法国人赖以生存的奶酪都有一款专门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哦对了,"Un repas sans fromage est une belle à qui il manque un œil. (一顿没有奶酪的饭就如同美人失去了一只眼睛) " 这句话就是他说滴。

貌似跑偏了。。(正色) 所以想法哥今天是要好好地给各位看官讲一讲在法国美食 (评论) 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首先不能不提到的是1976年克劳德·吉迪导演、路易·德·菲耐斯主演的一部喜剧片《美食家》(L'aile ou la cuisse)

对!就是这个浑身散发着逗比光环的卤蛋头大叔,他饰演的是天赋异禀的美食杂志主编Charles Duchemin。凭借出众的嗅觉和味觉,无论是什么食物经他的鼻子一闻、嘴巴一品,便知是几两货色。


为了让他的读者们尝到真正的美食,他经常乔装打扮混进各大餐馆饭店里品尝食物。好的,他会在杂志上极力推荐,差的,口诛笔伐也是毫不留情面。

不得不说,连Madame妆都扮上了,路易大叔也是真拼。。。

虽然电影里往往存在夸张的成分,但是美食评论家的的确确有着这样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读者眼中的上帝,也是厨师和餐厅爱恨参半的对象。就比如《料理鼠王》里那个曾经阴测测的美食评论家柯博先生。

烟熏妆加上充满嫌弃的眼神,还有那尖的能割破A4纸的鼻子,打死你我也不相信他能从食物中吃出啥好来。

就像电影中柯博先生缩在那里啪啪啪打字儿就能让一位热爱美食的奥古斯都大厨抑郁而终,关张歇业一样,其实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03年疑因不堪社会上美食评论压力而选择自杀身亡的法国大厨Bernard Loiseau,此事未有定论,这里不意多谈。

话说回来,柯博先生虽然为人严苛,但是他的这个观点却也是无可指摘的:虽然现在社交网路遍布世界,人人都能纪录自己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人都能胜任美食评论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接下来想法哥就要和大伙儿聊聊法国那些或知名或神秘的美食评论家。


1.Curnonsky

图左这位捏着酒瓶子的大爷就是继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之后被誉为是“美食界王子”的库农斯基,当然这只是大侠的笔名,他的本名叫做Maurice Edmond Sailland。


作为可能是20世纪前半叶第一位真正有巨大影响力的美食评论家,库农斯基不仅参与筹备《米其林美食指南》,还创立了不少和美食、葡萄酒相关的机构。

2. Henri Gault et Christian Millau

接下来的这两位便是著名Gault et Millau《高乐米欧指南》的创始人,他们最为人所知的便是1973年开始由他们所推崇的“Nouvelle Cuisine”,字面上就是“新料理”的意思,目的在于鼓励年轻厨师挑战传统法餐的烹饪方式,更多地去创新菜品等等。


事实上,GM指南作为目前仅此于米其林指南的美食风向标,其评论方式恰恰非常反“米其林化”。他们针对选出的每家餐厅都有一片短评,优缺点一览无遗。同时GM区别于米其林的很重要的另一点就是非常注重时效性,一旦其发现有潜力的厨师新星,立马就会在当年的新版指南中予以叫好。


3.Jean-Claude Ribaut

从1993年10月8号到2012年11月17号,Jean-Claude Ribaut一直在费加罗报负责美食专栏评论。他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对美食产生兴趣,同时也试着从社会、历史、文学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写作。

4.Périco Légasse

出身于巴斯克中产阶级家庭的Périco Légasse目前在Marianne杂志担任美食&葡萄酒版块的“斑竹”。长期以来,其强硬的态度在食评界为他赢得了“美味”斗士之称。同时这位Monsieur还是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原产地命名控制)的坚决拥护者。

5.Julie Andrieu

这位美女主持人兼食评家是法国女演员Nicole Courcel的女儿,同时还是法国畅销小说作家Marc Lévy的表姐妹,她母亲还曾经同周二去世的Jean-Pierre Coffe老爷子有过短暂的结合(贵圈真乱。。。)


为爱放弃摄影事业的她随后投身到了美食的怀抱,并致力于帮助人们发现美食简单而有趣的一面。除了自2000年起就在Lebey指南担任美食评论一职外,她还主持了不少美食节目,同时和很多饮食杂志也有合作。

实际上,不同于国内那些偏爱用自己照片(或者是自己的宠物做照片)做微博头像的大 V 美食家,国外很多供职于著名报刊杂志的专业美食家,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 

比如说这样。。。(以下文字来源于好奇心日报

小半个世纪以前,旧金山以易容闻名的食评家 Jack Shelton 曾经直接 cosplay 了韩国驻当地总领事;食评家 Ruth Reichl 在为纽约时报撰稿时就以花样百出的扮相为人所知,从新泽西优雅老阿姨、中西部游客到金发尤物,每次都推翻昨天的自我;为 Eater 撰稿的 Robert Sietsema 比较粗暴,直接戴着恶魔面具吃饭(虽然我也不知道他是怎样凭借这个隐身成功的……)。

然而,在人手一个照相机的今天,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风靡的网络世界,一张图片的传播速度是无法想象更是不可逆的。


想法哥很认同文章里对于美食家纷纷“出柜”的看法:


那些带着欧洲式优越感的高级餐厅以及它衍生出来的易容食评家已经不是美食世界的中心了。从打情骂俏的电视美食真人秀,到全身刺青满口段子的偶像级厨师,以及遍地都是的民间野生美食家,味觉评判早就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标准。传统的专业美食家们易容两天确保万无一失之后预定的餐厅,很可能在开业之前就让当红博主们聚餐了好几次、发了无数轮滤镜摄影作品了。

诚然,面向大众的餐饮世界应该是一个吐纳自由的社群,而不是提倡标签化的帮派。

不!过!

即便如此,法国还是有不少人坚持匿名评论的传统,就好比这位被誉为是最神秘的“蒙面”食评家——弗朗索瓦·西蒙(François Simon)。

就连他在自己的网站上头像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大叔你这样真的不怕警察蜀黍来抓你嘛。。。

这个不靠脸吃饭的男人可能要算目前法国最神秘的但也是最令人敬畏的食评家了。这主要得益于他在巴黎有线电视一台上只以声音出镜的电视节目,和在《费加罗报》和《费加罗镜报》(Figaroscope)上开辟的专栏。

有说法是柯博先生的原型就是这位从未在公众视野中露过整张脸的“蒙面”大侠。

不过这位佐罗,哦不西蒙先生也表示,匿名的工作原则也许并不能持续太久了,尤其是随着近些年Yelp,The Fork等在线美食评价网站的日益成熟,更多的人倾向于依靠网络的力量发现美食。

不过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很值得让人重新审视美食评论家这个职业:

“当一名餐厅评论家并不总是有趣的,要忍受身体的疲惫,当维护一个国家美食荣誉的重担落在这样一双瘦弱的肩膀上时尤其如此。”


想法哥就想说!!!

这样的重任!!!

不要麻烦别人了!!!

请交给我啊啊啊啊!!!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